東華三院鄺錫坤伉儷中學
東華三院鄺錫坤伉儷中學

新界屯門松齡徑

秉承東華三院一貫的辦學精神,為青少年進行「全人教育」,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發揮個人的潛能,培養他們日後成為具備知識技能、有獨立思考能力、勇於承擔責任和關注社會事務的良好公民。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蔡加怡小姐
校長 陳圖健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東華三院
宗教 -
創校年份 1998
校訓 勤儉忠信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5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00
學生會會費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中一級至中五級不多於 $210;中六級不多於 $105<br>(收取的費用作校本教材印刷及飲水機保養之用)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37
全校教師總人數 37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9%
特殊教育培訓 53%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14%
5-9年 14%
10年或以上 72%

中一班數 2
中二班數 2
中三班數 2
中四班數 2
中五班數 2
中六班數 2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生活與社會、綜合人文(中一)、中國歷史、德育、科學、普通電腦、基本商業、科技與生活、STEM教育、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國歷史、旅遊與款待、生物(中四)、化學(中五、中六)、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音樂、體育<br>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全方位學習課程、多元活動課程;中四設護理學資歷架構認證課程

語文政策 本校着重學生兩文三語的發展,透過科組聯課活動,加強學生的語文運用。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中一及中二設中英數學習支援班;中三設高中選修科銜接課程;中四設基礎護理學課程讓學生考取資歷架構認證;另為全校學生設全方位學習課程、多元活動課程;進行教學、課業及考試調適等,照顧不同學習需要。<br>2. 在中學教育階段讓學生掌握各學習領域的內容和知識,達致全人教育。<br>3. 因應學生不同的興趣和潛能,發展學生九大共通能力,發揮多元智能。<br>4. 因應社會的變遷和學生的能力,定期進行課程檢討,達致因材施教。<br>5. 安排學生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修讀其他證書課程,開拓本地、內地及台灣升學出路,發展多元出路。 <br>6. 透過知識建構,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及多元的學與教策略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本校共設6個選修科供學生選讀其中兩個。<br>2. 課程重點:護理學資歷架構認證課程;初中(中、英、數)支援班;校外認證課程;在校進修應用學習課程:電影及超媒體、酒店營運。透過跨科組協作舉辦多元學習活動,結合知識實踐和經驗學習,提升自學能力及增加多元學習經歷。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推行融合教育,五育並重,並與教育局、大專院校和專業團體建立協作與聯繫。學校透過全校參與模式,運用「策劃——推行——評估」的自評機制,不斷優化課程內容、學與教策略和評估模式,提升學與教效能和照顧學習差異,同時,學校為學生開拓多元的學習經歷,強調結合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能應用,讓學生展現才華和潛能。<br>2013至2022年連續十年獲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及教育局舉辦之關愛校園獎勵計劃「關愛校園」榮譽。
模式融合教育 學校設立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輔導主任、訓導主任、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支援老師、中文、英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科主任,統籌及策劃照顧不同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策略。學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籌措支援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活動,包括為有特殊教育困難的學生提供中英數增潤課程、為自閉症譜系的學生提供社交技巧訓練、為專注力不足的學生提供專注力訓練、為言語障礙學生提供言語治療、為有情緒困擾的學生提供輔導服務、為個別學生設立「個別化學習計劃」等。透過定期的學生個案會議、學科會議、共同備課等檢視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情況,調適支援策略。學校亦提供不同的考試調適,例如語音轉換文字、電腦讀屏、加時、短息、放大試卷等。學校每年推行「學生輔導獎勵計劃」,了解學生的校園生活、社交情況、學習情況等,作出關顧和輔導。還有,學校舉辦「考試及功課調適」講座,與家長建立雙向溝通;每年提供「學生支援摘要」報告,讓家長和學生清楚了解在校進行的學習及成長支援措施。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成立多年,一向以「關愛溝通、教育支援及聯誼合作」作骨架;以「家長教育」作脈絡;以「子女成長」作肌體,成為有效能及有動力的群體。
校風 以全校參與訓輔模式多方面支援學生成長,學校校規及紀律培育制度清晰一致;舉行多元化活動以促進學生全人發展;致力提升學生自律明德的精神,彰顯關愛共融的校園文化,樹立淳樸校風。
學校發展計劃 1. 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發展多元教學及評估方法<br>2. 拓闊學生眼界,建立整全世界觀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曾舉辦雙贏管理、校園危機、提問技巧、啟發潛能教育、思維訓練、多感官教學、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工作坊、促進學習的評估及電子學習等教師培訓;與教育局、香港教育大學等進行協作計劃;按學生學習需要安排教師參與不同的講座、培訓和工作坊;定期舉行學術觀課、進行共同備課和同儕觀課;以推動學習型組織文化的方向,持續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
全方位學習 按學術、興趣、運動及團隊四類舉辦多項課外活動,安排學生參與不同的校外比賽;每學年均舉辦不同的學術週、主題週會、領袖訓練營、學術交流團、運動會、社際活動比賽、試後及暑期活動;舉辦「全方位學習課程」及「多元活動週」,培養學生不同的興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