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新界將軍澳學林里9號

我們致力營造一個公平、開放、安全、有序而具彈性的學習空間;在社會和家長的配合下,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讓學生的五育得到均衡的發展,為社會培育一群優秀人才。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盧德光先生
校長 李永揚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順德聯誼總會
宗教 -
創校年份 1997
校訓 文、行、忠、信
學校佔地面積 約 7,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3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優化校園設施費用<br>中一至中五:$200,中六:$10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8
全校教師總人數 61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2%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67%
特殊教育培訓 50%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15%
5-9年 3%
10年或以上 82%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科學(中一、中二)*、科學(生物)(中三)*、中國歷史、<br>歷史*、地理*、生活與社會*、普通電腦*、科技與生活、設計與科技(中三)、<br>普通話、體育*、音樂、視覺藝術、生活教育、STEAM(中一、中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科學(物理、化學)(中三)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核心部分)(中五、中六)、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中五、中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生物、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歷史、歷史(中四、中五)、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商業管理)]、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體育(文憑試)、藝術發展(中四)、體育、生活教育、STEAM(中四、中五)、生涯規劃(中六)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物理(中四)、化學(中四)、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中四)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化學(中五、中六)、物理(中五、中六)、數學(核心部分)(中四)

語文政策 學校致力發展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初中級大部分科目設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中三級及高中級部分科目以英語授課,以增加同學運用英語的機會,提高英語水平。為營造豐富的語文學習環境,中、英文科均舉辦多元化活動,鼓勵學生活用語文,並參加校外比賽,如寫作、演講、辯論比賽等,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著重因材施教,推動課程調適及分層課業,並運用多元教學策略,照顧不同能力及需要的學生。<br>2. 初中級推行自主學習計劃,學生運用「自學提綱」於課前預習。課堂上以小組討論、展示、匯報及老師回饋等形式,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及積極參與課堂。<br>3. 初中級課程設中文及英文閱讀課,培養學生閱讀習慣。<br>4. 初中級推展跨學科專題研習,促進學生綜合及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深化學習。<br>5. 採用資訊科技及電子學習進行互動學習,初中級已全面推行學生自攜平板電腦上課,進行電子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br>6. 推行具針對性的拔尖補底計劃,包括中、英、數提升班、初中試前溫習班、高中精研課程、開辦拔尖課程等,提升學生的學業表現。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除四個核心科目外,學校開設13個選修科目。<br>2. 課程重點:於初中及高中級推行多個校本課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包括STEAM課程、生活教育課、生涯規劃。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學校按學生能力編班,部分學科以合班分組或小組教學,以照顧學習差異。<br>2. 學生支援組以跨專業團隊模式、並與校內不同的行政組別、各科任老師及班主任協作,全面照顧學生個別需要。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支援措施﹕<br>1. 學生支援組由助理校長統籌,並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擔當召集人,與教育心理學家及輔導主任協作,組內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社工及輔導員。<br>2. 安排教師修讀有關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發展課程,並鼓勵教師在學校作課後分享。 <br>3. 外購專業服務,包括:臨床心理服務、言語治療服務、學習支援小組、社交小組、專注力訓練小組等,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支援。<br>4. 為需要加強個別支援的學生推行個人學習計劃(IEP)。<br>5. 舉行全方位學習活動,配合學生不同能力及興趣,協助學生達致全人發展。<br>6. 推行朋輩輔導計劃,共建關愛校園文化。<br>7. 透過共融活動,於校園推廣平等、接納多元化及共融文化。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成立多年,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定期舉辦親子旅行及家長活動,並且成立家長義工隊,協助學校推動各大型活動。
校風 校風純樸,嚴中有愛。學校設生活教育科,推動價值教育,並透過領袖培訓、社區服務、跨境考察交流及學會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的自信心。
學校發展計劃 深化自主學習,提高學術表現。<br>- 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自信心<br>- 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br>- 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br>- 提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br>營造正向氛圍,實踐健康生活。<br>- 營造校園正能量<br>- 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br>- 培養學生健康生活態度及習慣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鼓勵老師持續進修,提升教學質素。部分科目參加教育局及大學的計劃,優化課程規劃與實施。學校設有同儕觀課、共同備課及協作教學計劃,促進教學交流,提升課堂學與教效能。<br>本校教師屢獲專業殊榮,包括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國際傑出電子教學獎、全港中小學創科成就獎、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STEM教師嘉許狀等,反映本校教師的教學策略成效顯著,獲得社會人士認同及肯定。本校教師經常獲教育局及其他教育團體邀請擔任講座主講嘉賓,與中、小學教師分享教學成果。
全方位學習 1. 制服隊伍(聖約翰救傷隊、升旗隊),校隊(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田徑、越野、閃避球、跆拳、單車、中國舞、爵士舞、合唱團、弦樂團、手鐘隊、STEAM、機械人、視覺藝術、演辯等),其他學會共50多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活動。<br>2. 本校設全方位學習日:初中主題為STEAM、藝術及人文知識;高中主題為義工服務、職前體驗及升學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