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透過全校建構模式,創造有利的英語環境,提升整體學生的英語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以啟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經,協助學生認識學習方法為緯,並提供多姿多采的學習機會及良好學習環境。安排全校戶外參觀、學科活動,以拓闊學生認知層面。<br>晚間及假期開放溫習室,並於假期開放電腦室及圖書館,推動學生課外閱讀及網上學習,使學生具備終身主動學習、敢於創新、均衡發展的素質。<br>初中著重語文及思考訓練,同時教導學生學習技巧與方法。<br>新高中則藉靈活的選科架構,為學生提供多個科目配搭選擇,以照顧不同的需要。<br>而課程上除了會加強主科及學科訓練之外,亦會為學生提供多種不同的「其他學習經歷」機會,鼓勵他們參與五個範疇的「其他學習經歷」,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為升讀大學作準備。學校亦重視音樂素養的培育,樂器學習為初中音樂課程的必修部分,以發揮學生才華。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選修架構以照顧學生需要為原則,開設多個選修科目。學生可從中自由配撘及選取不同的科目組合。<br>2. 課程重點: <br>- 初中設地理,而中三科學科則分拆為物理、化學及生物,讓學生於初中對各學科有較全面認識,有助高中選科時作出選擇。<br>- 初中中國歷史科加入歷史與文化元素,培養學生的世界視野。<br>- 初中設生活與社會科,配合高中修讀公民與社會科需要。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輔導教學、課餘及假期拔尖補底課程和暑期銜接課程。 |
模式融合教育 |
為加強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照顧,本校設有學生支援小組專責統籌有關事宜。參考三層支援模式框架,學校按學生的特殊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包括為個別學生設計個別學習計劃,讓學生得到額外的學習及輔導支援。配合上述目標,學校運用資源增聘人手,為學生提供常規的課後學習支援及輔導。此外,外聘專業服務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支援,提升學生自信、發掘潛能及改善社交技巧。為進一步推廣共融文化,學生支援組亦會推行不同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學會尊重差異。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為學生安排筆試考試時間調適及提供升學及就業輔導服務。 |
家校合作 |
感謝一羣熱心家長及教師委員,家長教師會每年均為會員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致力建立緊密的家校合作關係。親子一日遊、主題教育講座及工作坊、各類家長興趣小組等,均深受家長歡迎。透過家校合作,發揮章中互助互愛精神,為同學營造理想的學習環境。 |
校風 |
校風純樸,師生關係良好。著重學生養成守時、勤學及守規等習慣。提供個人及小組輔導服務,協助學生預防及面對成長中的問題。成立家長教師會,發揮家校合作精神。重視雙向溝通,舉辦家長日、家長晚會、迎新活動及每季出版家長通訊。成立國民及生命教育組,推展成長課,編訂主題讓學生探討,以便建立正確價值觀。<br>此外,領袖生和「大哥哥大姐姐」朋輩輔導計劃予學生互助互勉的機會。而校長與教師於不同聚會與學生分享偉人事蹟、生活體驗、時事感想等,以培育學生的理想及積極的人生觀。 |
學校發展計劃 |
2021/22-2023/24年度三年發展計劃:<br>1. 促進自主學習。<br>2. 深化明確及正面的身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學校設教師專業發展組,專責教師專業發展事宜,例如統籌新入職教師輔導及校本教師發展日等。學校又設校本考績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另各科組每年按需要自訂發展及培訓計劃,優化教學效果。 |
全方位學習 |
提供學術、體育、音樂、文藝、服務、制服隊伍及興趣小組活動,鼓勵學生自創或帶領學會。全校學生分為四社,學生擔當社組織工作,建構各社風格及形成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