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1.投入資源提升英文成績:每班有兩位英文科老師任教。2.提升校園的英語氛圍:a)額外聘請英語外籍老師,推行「豐富學生英語學習經驗」計劃,舉行不同的英語活動。b)舉辦多元英語活動:英語話劇、校園英語大使計劃、節日慶祝活動、英語小司儀訓練。c)舉辦初中英語劍橋英語課程、星期六英語增潤課程、暑期英語銜接課程等。d)設英語獎勵計劃:獎勵英文成績優良及有進步的學生。3.加強校園的閱讀氣氛:a)推薦學生參加校外閱讀活動,例如:哈佛圖書獎及青少年讀書會。b)課程內推動學生增加閱讀優秀作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c)舉辦英語閱讀技巧培訓班。d)舉辦跨學科英語閱讀計劃。e)學生及老師於不同場合分享圖書及讀後感。4.提升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及水平:a)舉辦中文寫作小組、作家講座及主題式書展等活動。學生於不同的寫作比賽屢獲佳績。b)學生增加參加演講比賽及論壇的機會。學生屢獲最佳辯論員獎、最佳交互問答辯論員獎及傑出表現獎等。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推動電子學習︰a)中一至中三級推行BYOD課程,並已協助全校學生購置電腦裝置。b)推動教師參加國際認可課程,接近九成的教師已取電子教學模式的國際專業資格(MIE),另有12名老師已成為創新教育工作者專家(MIEE)。c)利用不同互動學習平台、學習軟件及應用程式,讓學生進行自學及評估、課後延展及互動學習活動。2.發展STEAM教育︰a)創建「科學園」,培訓科學園領袖生。b)科學園已成立「STEM+科創中心」。c)籌辦科學園資優尖子培訓計劃,栽培未來工程師及未來數碼科技工程師。d)成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創新科技中心夥伴學校,安排學生參與「機械人、科藝及綠色創意科普計劃」的培訓。3.促進自主學習,加強營造學習氣氛︰a)各科加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及能力,使學生投入學習活動,或展示所學,提升學業水平。b)數理及設計與科技科運用「優質教育基金」約30萬撥款,推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能」計劃。計劃旨在建立跨學科短片資源平台,讓學生自主學習。c)鼓勵學生組織溫習小組,並善用自修室及室內的學習材料,留校溫習。d)設有自學獎勵計劃,營造校園正向積極的學習氣氛。4.進行跨科觀課,提升學與教效能。5.因應學生的能力及學習需要,多個科目開設抽離式拔尖保底課程。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另外,學生可修讀應用學習科。<br>2. 課程重點:a)個別科目:多個科目設有「校本課程」。按課程目標,選取教學主題,透過不同的教學活動及評鑑,促進學生學習。例如:科學科的貨輪設計及製作、音樂科的外國民歌。b)跨學科校本課程:科目互相配合,例如:姆指琴STEAM 課程,由物理科、數學科、設計與科技科及音樂科設計跨科課程及教學。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1. 中、英、數於課後安排拔尖保底課程,例如:劍橋英語課程、中文寫作拔尖課程、英語增潤班、數學進階課程等。2. 初中及高中於放學後、星期六及長假期均設有補習班。3. 設有功課輔導班。 |
模式融合教育 |
1. 「學生支援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制定校本融合教育政策。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訓導、輔導、特殊教育需要統籌及學務主任、科主任及學校社工。<br>2. 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專業服務,如言語治療師到校,為學生提供個人訓練。本校亦聘請了輔導員及教學助理為學生提供個人輔導、社交技巧訓練及小組活動等支援工作。<br>3. 駐校教育心理學家、社工、輔導員、老師與家長會面,跟進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教學助理為有需要的非華語學生報考相關中文科考試。 |
家校合作 |
舉辦家長日、家長晚會、家長講座、家長興趣班等。 |
校風 |
1.校風淳樸,實施「教訓輔合一模式」,致力建立嚴而有愛、管教並行的校園文化。<br>2.以「全校參與法」的理念,推行正向教育,藉著課程及活動,培養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及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又特別安排「中一培訓計劃」,當中包括步操訓練、功課獎勵計劃等。計劃旨在教育學生在學業、品格、待人處事和人生態度等多方面,建立良好的習慣及正確的價值觀。<br>3.舉辦多個小組輔導活動,例如:人際關係小組、適應小組、溝通技巧小組及由大專學生負責的功課輔導小組。 |
學校發展計劃 |
1. 學與教<br> a)持續優化學習、教學及評估,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br> b)推動多元學與教策略,鞏固初中學生的學習根基。<br>2. 學生成長<br> a)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培養自我完善的精神。<br> b)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建立關愛積極的校園文化。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 設有科本培訓計劃,舉辦交流會、工作坊。<br>2. 推動教師加強專業交流,例如:教師定期進行集體備課、觀課及評課,提升教學質素。<br>3. 推動教師參與資訊科技的培訓,發展及推行新的電子教學模式。 |
全方位學習 |
1. 成立英語話劇學會,透過一連串有系統的培訓,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及表演技巧。<br>2. 重視學生思辯能力,引入律師作為導師,指導學生參加模擬法庭活動,多位學生獲「最佳律師」或「最佳證人」獎;又培訓學生的辯論技巧,學生屢次於全港辯論比賽中獲得佳績。<br>3. 每年舉辦超過200項聯課活動,包括:全校、社際、級社、學會、學科、午間、試後及暑期活動。<br>4. 推薦或帶領學生參加內地及其他境外考察交流活動,例如:日本、新加坡、北京、上海等。<br>5. 設有多支運動校隊、管樂團及舞蹈隊。<br>6. 舉辦領袖訓練計劃。<br>7. 由舉辦興趣班發展至證書課程及生涯規劃<br>a)舉辦多元化的興趣班,例如:魔術課程、中國雜耍、日本動漫人物繪畫班、戲劇課程、扭扭氣球課程等。<br>b)舉辦香港認可的證書課程,例如:專業舞台化妝課程、醫護基礎認識證書課程,讓學生了解個人特長及相關的工作,並獲取證書,提升競爭力。<br>8. 學生在國際或全港的比賽中,屢獲佳績,每年平均獲獎超過200項。包括:STEM、朗誦、辯論、資訊科技、體育、音樂、舞蹈、攝影、社會服務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