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致力營造兩文三語的語境,在教學語言微調政策下,善用母語教學的優勢,加強學生高階思維的學習,在初中彈性加入約15%英語課時,並推行跨科學習,加強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及能力。全校大型英語音樂劇讓學生發揮潛能,建立成功學習經驗。本校初中設有普通話課,早會設英語及普通話分享,強化學生在聽說方面之生活應用。本校設海外交流活動,讓學生親身前往海外,在良好的語境下,體驗不一樣的學習經歷。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教師透過共同備課及科目公開課進行課堂設計;並進行重點式觀課,加強專業交流分享,以提升學與教的質素。此外,學校參加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及香港大學中學教學語言研究,參與多間大學支援項目,以提升學校及教師照顧學生多樣性的專業能量。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本校秉持「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的精神,於新高中學制中提供廣闊的選修科目。<br>2. 課程重點:本校一向重視學生學習根基,各級中文科、英文科及數學科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將各班合併分組,悉心調適校本課程,從而加強學習果效,務求配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以提升學習動機及信心。為讓初中學生能銜接高中課程,初中設有基本商業、資訊科技、STEM及生活與社會等科目。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按照學生的能力,進行課程規劃及調適;為讓學生自信學習,教師設計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及課業,加強學生的學習效能。同時,教師因應不同級別學生的需要,提供適切的支援。為讓中一級學生能更快投入中學課程,特設「適應課程」;各級設中英數學科輔導班、「奧數班」、「多元智能記憶力提升班」、「中英文閱讀策略學習班」等,以協助學生鞏固所學及提升學習能力。本校亦為備戰公開試的學生安排課後「奮進班」、「尖子計劃」、「應試技巧工作坊」等,並安排學生參加校外模擬考試,為應考公開試作最佳的準備。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老師、輔導員、行政助理、學校社工所組成。透過資源調配,本校除了為學生添置合適的設施、教材,也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包括協助非華語特教生融入校園生活,又與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社工、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合作,全面關顧學生於不同方面的發展;亦因應學生的各類特殊教育需要,施行教學調適、評估調適和個別學習計劃,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本校亦有系統地安排教師接受融合教育培訓,以提升教師專業能力。<br> 本校重視家校合作,不但每年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家長提供「學生支援摘要」及「學生年終檢討表」,更為家長安排工作坊及成立「家長小組」,同時建立恆常溝通機制,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使支援安排更臻完善。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以課後支援模式提供中華文化體驗工作坊及中文寫作技巧班等活動及課程,學校更支援學生報考其他認可中國語文考試,以符合其升學要求。 |
家校合作 |
每學年的分級家長會、定期的教師家長聯絡,加上家教會舉辦的親子活動及專題講座,家長與學校攜手把關心化為行動,為學生提供及發展更優質的教育。本校已安裝電子通告及電子繳費系統,有利家校互動及資訊聯繫。 |
校風 |
本校致力建立簡樸而純正的校風及培養學生良好而正直的品格,透過每天情理兼備的訓輔工作、週會及班主任課等,為學生提供個人化的關顧教育,鼓勵學生自重自愛,從而建立學生的自尊心和正確的價值觀。我們期望每一位李福慶中學的學生都能具備以校名SKHLFHSS為象徵符號的素質:<br>Self-respecting(自尊自重)、Kind(良善恩慈)、Hopeful(滿有盼望)、Learned(博學多聞)、Forward looking(目光遠大)、Honest(誠實可靠)、Self-motivated(自發自勉)、Serving(樂於服務)。 |
學校發展計劃 |
配合教育局「優化高中核心科目」課程改革,重新規劃課時,騰出課時和增加課程彈性,為學生創造空間,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在新規劃下,學生能在上課時間內修讀數學科的延伸部分(單元二)、參與「其他學習經歷」、全方位學習活動等。在校本課程上,學校推行跨科學習、專題考察、跨課程閱讀等,讓學生自主學習、涉獵不同學科之知識,並透過課堂研究、功課政策、升中銜接課程、課後增潤課、DSE應試技巧班、模擬考試等,鞏固所學,提升學業成績。近年,本校學生入大學率持續增加。此外,學校積極回應教育局之優化課程建議,進一步推廣應用學習為有價值的高中選修科目,推動多元出路,讓同學以實踐與理論並重的方式連繫專業和職業領域。<br><br>學校繼續強化正向價值教育,並於課程內提供多類型與價值觀教育相關的學習經歷,以拓寬學生視野。於初中及高中推行生涯規劃教育,協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志向、需要、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對未來路向和工作有更寬廣的看法。另外,學校亦引入「職業體驗」計劃,讓學生了解不同行業的要求、工作性質、所需技能等,培養學生在職場上應有的品格和正面態度。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秉持「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將來」的信念,重視課程規劃及課堂研究,建立學習型團隊,提升教師教學效能,並透過與教育局及機構合作之夥伴計劃、教師專業培訓課程、聯校觀課評課交流等,推動教師持續進修,提升教育專業素質。近年,重點發展多元評估策略及學習數據分析,以支援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電子學習、跨科考察活動及閱讀計劃等。校長及教師經常獲邀到外地及友校進行專業分享。本校連續五年(2019-2024)獲教育局邀請成為「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為學界提供教師電子學習的專業培訓及支援。 |
全方位學習 |
聯課活動是建立學生成功經驗及實踐多元學習的重要平台,透過多項學生團體及聯課活動,包括學術小組、學術週、興趣小組、運動校隊、制服團隊、團契、文化藝術、義工服務及領袖訓練等,讓學生發掘自我,展現潛能,加強師生關係及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學校在英語音樂劇、手鈴隊、排球、義工服務及領袖訓練方面尤其出色。學校將善用全方位學習津貼,豐富學生的各個學習領域的學習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