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
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

新界元朗天水圍聚星路3號

本著全人教育、五育並重的理念,藉著成功教育的施行方針創造環境,讓學生經歷成功,並致力培養學生發展潛能和共通能力,掌握不同學習領域的知識、兩文三語和資訊科技能力、建立正確人生觀和持續學習態度。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伍怡先生
校長 文可為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東華三院
宗教 -
創校年份 1995
校訓 勤儉忠信
學校佔地面積 約 6,533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30"
學生會會費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學校活動經費<br>中一至中五:每年$150 中六:每年$10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61
全校教師總人數 74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9%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8%
特殊教育培訓 30%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8%
5-9年 8%
10年或以上 64%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綜合科學*、中國歷史、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及中三)、地理、歷史、創意科技教育(校本)、視覺藝術、體育、音樂、學習技巧課(校本)、價值教育、班主任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br>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份_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物理、生物、化學、中國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商業管理)、經濟、視覺藝術、旅遊與款待、體育、地理、設計與應用科技(中六)、價值教育、班主任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br>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國語文照顧學習差異課程<br>英國語文照顧學習差異課程<br>數學照顧學習差異課程

語文政策 貫徹落實「兩文三語」政策,著重語文基礎學習,培養表達、溝通及思考解難能力。透過課堂學習、閱讀計劃、英語日及英語周、中國文化周、朗誦比賽、辯論比賽、英語營及境外考察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此外,中文科、英文科、普通話科及圖書館教師定期在早會時段,推廣英語廣播活動,提高學生運用「兩文三語」溝通的能力和信心。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教師善用電子教學,設計課堂活動及課後習作,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及全方位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此外,各科目檢視課程內容,制定核心部分及延伸部分,配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因材施教,期望能照顧學生個別能力的差異。教師亦會優化考試卷的設計,期望能更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br>本校一向重視教與學互動,教師除了在課堂上運用高階提問技巧及佈置分組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外,同時著重提升課業設計和批改素質,教師就學生的表現作出回饋,以促進教與學效能。<br>本校亦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正面的態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課程編排上,本校增設學習技巧科,教授同學閱讀技巧及推動閱讀風氣。高中方面,學生除了修讀4個核心科目外,更可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於13個科目中選修其中兩至三科。加上班主任課、價值教育課、體育、音樂、應用學習課程及其他學習經歷的配合,校方期望學生能接受富趣味和多元化的學校教育。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2X+數學延伸或應用學習課程(中四)、3X或2X+應用學習課程(中五及中六)。學生於13個科目中選讀其中2至3科。<br><br>2. 課程重點:本校由學教及學術發展部統籌及協調 9 個專責委員會負責全校「學教評」等不同範疇工作。各科課程發展方面,本校適時引入外界教育顧問協助發展校本課程。<br>全校設跨學科閱讀計劃,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及自學能力;於中一級至中三級推行全新的創意科技教育科,透過STEAM元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培訓其創意思維;在指定學科實施專題研習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br>高中課程除了核心科目和選修科目以外,亦因應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而開設應用學習課程。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進行評估,按其學習能力作出調節,並與家長協作。而駐校社工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提供專業支援,校方亦聘用專業人士或導師,如言語治療師等,為學生提供協助。此外,校方會調適課程、教學法及評估方法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模式融合教育 學校推動共融文化,重視全人教育,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待人接物和身心健康。<br>學校成立「學習支援委員會」,成員包括副校長、統籌主任 (SENCO)、支援老師<br>(SENST),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校本言語治療師,為學生提供跨界別學習支援,致力發展學生資優潛能,照顧個別差異,並通過家校合作,使學生展示學習成效。<br>學校採用「三層支援模式」,因應學生不同的教育需要,營造共融的環境。為學生提供適切的課程調適、教學調適、朋輩支援、教師協作、課堂管理及評估調適。<br>學校關注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以及運用中文進行跨科學習的能力。關心新來港學童的適應,支援學生融入課堂。<br>學校鼓勵教師參與教育局基礎、高級及專題課程(「三層課程」),進修有關照顧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理論和實踐。學校亦定期舉辦校本培訓活動,加深教師在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巧。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家校合作 本校的家長教師會於2000年正式成立,家長支持本校的辦學理念,積極參與及協助推行各項學校活動。本校本年舉行合共三次家長晚會和家長日,教師與家長保持聯繫,共商管教之道。家教會每年亦舉辦多項活動及培訓課程,加強家校合作,並提升家長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校風 校風純樸,關愛學生。堅持有教無類的信念,為學生教育和成長努力。積極引入社區及校外資源,提升教育質素。駐校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協作,與家長密切聯繫,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全面的輔導。設立多個獎勵計劃、品德及學業輔導計劃。2001年成立學生會,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及發揮團隊合作精神。2004年1月成立校友會。
學校發展計劃 1. 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機會。<br>2. 加強正面價值觀教育。<br>3. 促進教師專業團隊發展。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各科目每學年均會舉行教研節及同儕觀課,彼此分享教學經驗,以提升課堂質素。校方亦鼓勵教師參與教育局舉辦的課程或座談會,緊貼教育界最新資訊及提升專業水平。<br>本校設有「新入職老師支援計劃」,為新入職老師編配導師,支援新老師的日常工作。另外亦會為全體老師舉辦三次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日,探討不同的教育議題,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全方位學習 活動內容豐富,按學術、音樂、藝術、興趣、服務、康樂、體育等領域設立多個學會及興趣小組。每年均舉行社際及班際比賽,全校性的品德教育、性教育、健康教育、環保教育及公民教育講座等活動。此外,學校積極參與校外和東華三院聯校舉辦的學術、體育、音樂、服務、考察研究等活動。學生均能取得豐碩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