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以母語教育為基礎,並因應學生的學習能力,增設英語加強班。又致力營造英語學習環境,增加英文科的教學資源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堅持母語教學,亦致力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包括由外籍人士主持英語活動等計劃,以求達至雙語平衡。中一至中六英文科安排小班教學。在各級開設通識課,培養學生品德修養和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經歷。<br>注重課程的均衡性,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多方面發展,特色如下: <br>1. 培養學生的領袖素質與才幹; <br>2. 擴闊學生的知識面; <br>3. 加強培訓學生中、英文的聽、講、讀、寫、運算及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br>學校圖書館積極發展學習參考書和消閒閱讀圖書的館藏。為了提高同學閱讀英文圖書的興趣,圖書館內近年大量添置英文小說,漫畫和附發聲光碟的圖書,還積極發展電子書館藏,向全校學生提供良好閱讀環境,使其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語文能力。為加強成效,我們:<br>1. 設「中一二廣泛閱讀計劃」,鼓勵閱讀不同學科範疇書刊;<br>2. 設「閱讀獎勵計劃」,並設全校師生閱讀時段;<br>3. 設「午間故事會」,引發同學的閱讀興趣。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開設11個高中選修科目:中國文學、中史、歷史、地理、經濟、視藝、企會財、資通、物理、化學及生物<br>2. 課程重點:中一、二設中文科普通話班。中一至三設英語加強班。中一和中四設STEM班。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中一至中六設正副班主任制,分工處理班務及照顧學生。各級英文科按學生能力安排分組教學。為成績優異學生組織拔尖班,以及為成績稍遜學生組織功課班。<br>為中一級學生安排之「升中適應課程」、「學橋朋輩輔導計劃」、「成長新動力計劃」、「軍訓」等活動,由輔導組教師、班主任、駐校社工,聯同高中輔導學長通力合作,以幫助中一學生盡快融入和適應校園生活。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及關愛校園,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照顧個別差異。「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生涯規劃組主任、評估主任等。<br>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配合其他資源增聘教學助理協助支援學生,同時外購專業服務如校本心理支援服務。本校亦按學生的特殊需要提供家課和測考調適,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轉介和個別心理輔導。<br>本校亦著重與家長的溝通,透過家長日讓家長與班主任、教育心理學家、學校社工等跨專業交流,以促進彼此的合作。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結成伙伴關係,合力照顧和幫助學生成長。本校早於1958年已成立家校合作組織,歷史悠久。每年舉辦講座、新春團拜等活動;又籌辦親子活動;設立學生成績進步獎;更為推動課外閱讀,特成立「家教會課外閱讀基金」。 |
校風 |
本校注重紀律,校風嚴謹,素為社會人士及家長認同。歷來推崇愛國教育,並以培養學生領袖素質為宗旨。 |
學校發展計劃 |
繼續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和學習機會,幫助學生認識世界、了解祖國,並融入家國情懷,培養成為能夠為社會服務、建設香港、貢獻祖國的棟樑之才。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發展有效的教學法及提升學與教的效能;注重班主任工作的發展和交流。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一向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鼓勵學生善用餘暇,發展身心。學校為學生提供60多項不同類型的課餘活動,包括各種學會及興趣小組,讓學生選擇,以豐富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