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培道中學
香港培道中學

九龍延文禮士道2-8號

(1)學校願景:「鼓勵、承擔、共成長」── 彼此鼓勵,勇於承擔,締造一個師生共成長的群體。(2)學校使命:讓學生在雙語教育環境中,擅於表達、樂於思考、中英兼擅;在關愛與期望中,認識基督、尊己立群、確立理想;在多元學習經歷中,發展潛能、認識文化、關心世界,發揮「愛誠貞毅」精神。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李樹甘博士
校長 張美華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辦學團體 香港浸信會聯會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1888
校訓 愛誠貞毅
學校佔地面積 約 15,512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300(中一至中五), $150(中六)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5
全校教師總人數 61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2%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4%
特殊教育培訓 20%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3%
5-9年 10%
10年或以上 67%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普通話#(中一至中二)、生活與社會*、地理*、歷史*(中三)、中史、聖經、科技與生活*(中一至中二)、視覺藝術*、音樂*、體育*<br>#以普通話教學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中一至中二)、綜合科學(中三,包括生物、化學、物理)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歷史(中一至中二)、資訊及通訊科技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地理、歷史、經濟、中史、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商業管理範疇)、視覺藝術、聖經、音樂(中四)、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會計學習範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語文政策 培養學生「中英兼擅」是本校的使命。中、英文科均設分組教學,注重多元化教學策略及拔尖補底。初中推行「英語語文藝術」,特聘外籍英語老師在課堂內帶領戲劇活動及詩歌欣賞,教育局聘任的外籍英語老師則會推動演說等活動。我們更於早會及課後活動增加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營造校園的英語氛圍。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深信每位學生皆有學習能力,不論起點,配以優質的栽培,在學業上必有所提升。我們希望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學習者,加強學校的學術氛圍,提升學業水平。另外,我們將部分學術科目轉為英語教學同時進行「跨學科語文學習」,讓學生的英語能進一步提升。而「學生學習發展組」更會舉行論壇、聯課活動及提倡同儕互相學習等,以建立校內「樂於學習」的文化。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3X及4X。 提供自由3X組合予中四同學選修<br>2. 課程重點: <br>  (1)英國語文藝術課程(中一至中三):<br>  (2)STEM課程及STREAM專題研習小組(中一至中二);<br>  (3)閃亮計劃;<br>  (4)寶石計劃。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老師會在課堂內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在共同的課程架構下,老師會適當地調適課程內容及活動,以助協助同學學習。學校亦會提供各種課後支援,初中設「寶石計劃」及「閃亮計劃」栽培數理及語文有優秀表現的同學。而高中各科則設「拔尖保底」計劃,因材施教。此外,學校提供導修計劃,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小組支援。而對於個別有學習需要的學生,學校亦會為學生提供個別學習計劃,以協助學生學習。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定期檢視目標和成效,務求令學生得到適切的支援。支援詳情如下:<br>1. 在學習方面:增設初中學生課後功課輔導班、高中學生專科專補、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教學、課業及測考調適;與學校其他科組相互協作,共同支援有需要的學生;<br>2. 在共融文化方面:定期舉行初中級共融活動,引導同學接納彼此的差異,冀能見賢思齊,互勵互勉,團結積極的態度;<br>3. 學習支援津貼方面:善用津貼外購專業服務,例如「人際社交技巧班」、「專注力訓練小組」、「言語治療服務」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融入校園生活,拓闊視野;<br>4. 家校合作方面:建立互信的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共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br>本校會定期檢視目標和成效,務求令學生得到適切的支援。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家教會於1994年成立,透過完善的溝通渠道,與家長保持良好及緊密的關係。除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家長義工服務外,家教會與學校合辦專題講座及親子活動。<br><br>此外,家教會亦協助學校舉辦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包括家長書評分享會、舞動聲揚、試後活動等。
校風 校風淳樸,校園生活融洽有序。除師生關係密切外,設學務長、校友導修小組計劃等,鼓勵同學間互相建立,彼此支持。
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三年(2022-2025)發展重點:<br>1. 加強團隊對內及對外的支援及交流,對焦學生的七個學習宗旨「國寬語共資生健」;<br>2. 提升教學效能,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建立學校中華文化的氛圍,裝備未來;<br>3. 培育學生持守正向的價值觀,實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行為。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學校是師生共成長的地方,教師藉著崗位上的轉變、發展校本課程、參與教育局的課程發展等均能在專業上有所成長。此外,學校安排教師到本地及外地學校交流,聘請專家到校培訓並設老師專業交流時段。近年逐步推展課堂研究以促進學與教的效能。學校亦鼓勵教師借調到教育局,擴闊學習經歷。而每年的師訓活動內容,均會配合學校主題。
全方位學習 1. 每周設有「全方位學習活動」時段,內容包括地理考察、體藝活動、德育活動、生涯規劃、學科比賽及各項參觀等,為各級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藉以擴闊同學的視野。<br>2. 課後設有不同種類的課外活動,如各學科學會、藝術教育活動、合唱團、無伴奏合唱、各校隊訓練、制服團隊、社群服務組及興趣小組等,豐富同學的學校生活。 <br>3. 鼓勵學生自組學會,籌備試後售賣體驗活動。<br>4. 設立「擴闊視野日」,按學生的成長歷程規劃各級的活動主題,讓學生的學習生涯得到均衡全面的發展。<br>5. 定期舉行全校性活動,如級社活動日、新春活動、全校大掃除等,提昇同學的責任感及對學校的歸屬感。<br>6. 統整及協調聯課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活動,豐富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