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九龍深水埗桃源街2號

本著基督精神,量材施教,啟迪個人潛能,德業兼修,服務社群。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葉嘉雯女士
校長 宋凱恩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天主教香港教區
宗教 天主教
創校年份 1957
校訓 真理、忠貞
學校佔地面積 約 6,039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60"
學生會會費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4
全校教師總人數 56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9%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39%
特殊教育培訓 40%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68%
5-9年 11%
10年或以上 21%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倫理及宗教、體育、視覺藝術、科學研究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綜合人文(中二至中三)、綜合科學(中一至中二)、基礎商業管理(中三)、歷史 (中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電腦*、音樂(中一至中二)*、綜合科學(中三)* 、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地理 (中一)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倫理及宗教、體育、視覺藝術、音樂、設計與應用科技、應用學習(中五、六)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核心及延伸單元二)、經濟、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公民與社會發展、日語、法語、韓語、西班牙語

語文政策 學校重視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初中英語課會按學生個別的英語能力,推行分流小班教學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在各級的跨學科課程中融入應用英語,又設立英語天地,在英語專區內舉辦多種活動,如戲劇,角色扮演,營造不同語境,讓同學在英語氛圍下學習。
學習和教學策略 提供關愛的學習環境,着重品德培育,亦善用資訊科技,因應學生的能力,開設拔尖補底及資優增潤課程,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及4X。  <br>請參閱學校網頁(http://mfs1.edu.hk/nss.php)。<br>2. 課程重點: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部份科目採用校本設計課程。中一、二同學按其英文程度分成不同組別,每組依據其能力調節教學內容及進度。為加強對資優同學的支援,學校提供如科學研究等資優課程,讓學生發展潛能。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提供適切的教材和學習經驗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例如在初中階段,按學習表現推行英語小班教學,能配合不同學習需要,提升學習效能。
模式融合教育 根據教育局「三層支援模式」及「全校參與」模式,學校落實對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關注。<br>學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br>本校設有特殊教育需要組。<br>學校增聘教學助理和外購專業服務(如:社交技巧訓練和學習技巧訓練)。<br>學校為有需要學生提供專業服務(如:社交小組、言語治療及專注力訓練)、考試調適及訂定合適的個別學習計劃。<br>學校設有校本言語治療師以協助改善學生的語言能力。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與學校合作無間,與學校合辦各種家校互助的活動,照顧家長及學生不同的需要:如校慶聚餐、旅行、興趣班、學術講座,義工服務,攜手回饋社會。家教會委員在學年中多次聚會,向家長諮詢對學校政策的意見,促進緊密家校合作。
校風 以校訓「真理 忠貞」訓勉學生忠於真理,承傳創校時服務貧苦弱小,愛主愛人的基督精神。學生都能秉承溫淳敦厚,儉樸守正,互助互愛的校風。
學校發展計劃 重點關注事項(2021-2024):<br>1. 培養學生成為積極主動和自我反省的學習者,以應對社會不斷變化的學習模式的需要。<br>2. 按照天主教價值,加強學生的責任感和能力,以提升學生在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建立健康、和平的家庭和社會。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學校每年舉辦三個教師發展日,邀請大學教授、資深教育工作者或專業人士主持專題講座及工作坊。學校亦經常與其他學校交流心得,如STREAM教育和跨學科教學方法等。
全方位學習 為使學生享受充實和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並在學業及身心兩方面取得均衡發展,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校外各項比賽。學生會、四社、十六個學會、十八個興趣小組、校隊及訓練班均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 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體驗式學習,以達致全人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