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所有科目皆以英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及普通話科除外。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在課程策劃及組織方面訂立了清晰的目標和政策,課程組織能配合學校目標,促進學生在智育、靈育、心智、情意、社交及體藝各方面的發展。學校提供不同類型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的全人教育和發展。課程廣闊均衡,正規課程多樣化,能擴闊學生的視野和學習領域,更能配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力和需要。學校設計了多套時間表,以便推行多元化的學習活動、跨課程活動及非正規課程等,其中以德育方面尤為重視。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經濟,地理,歷史,中史,英國文學,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會財概論,視覺藝術及音樂。<br>2. 課程重點: <br>中一設有延伸學習課和專題研習課;中一及中二新設STEM校本課程;中四新設延伸學習課(2.0)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校本輔導採用全校參與模式,學校給予的支援包括提供不同的宗教及德育課程及活動,並有班主任課,學校社工及駐校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語言治療師提供服務;另設有升學及就業轉導組,牧愛關懷核心小組(成員包括班主任組,轉導組,品格培育組,風紀隊代表)等。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學生支援小組為資優學生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支援小組通過與不同組別(如教師、家長、輔導小組、學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臨牀心理學家及語言治療師)合作,致力培養學生在不同學科中的才能。本校更會運用各種資源,如學習支援津貼及多元學習津貼,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並為該等學生制定具體措施以協助其學習,例如考試調適、家課特別安排、個別學習計劃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統籌主任更會個別跟進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絡,以檢視學與教的成效。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成立之目的是透過家長與校方緊密溝通與合作,維護本校的辦學宗旨和使命,為學生謀取福利。因著歷屆執行委員的悉心統籌、義工家長的慷慨踴躍參與,致使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周年聚餐及家長講座順利進行。 |
校風 |
本校著重全人教育,但在校風上特別重視培育高尚品格。本校校訓為「明德惟馨」,以幫助學生發展完美的品格為主。 |
學校發展計劃 |
請參考本校網頁 http://www.mcs.edu.hk/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除每年之教師培訓日外,本校之教師參加由教育局及大學機構舉辦之課程及講座。另外,駐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臨牀心理學家,語言治療師,更會舉辦教師工作坊供教師參與。 |
全方位學習 |
在學生會協助下設有超過40個學術、興趣、體藝、宗教及服務等之課外活動小組,並設立四社進行社際活動比賽。我們相信通過參與和帶領課外活動,同學們的潛質可得到充份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