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中一至中三級各有四班,每級兩班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另外兩班以雙語為教學語言。全級中一及中二的學生均以英語修讀綜合科學科及生活與社會科,以提升學生英語水平。一直以來,本校著重「兩文三語」的教育方針。學校投放大量資源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中一級至中六級設英文科分組教學,中一級至中三級設中文科及數學科分組教學,利用校本課程強化學生語文基礎。為中三升中四級學生而設的英語銜接課程能切合學生需要,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教學語言的轉變。高中四班分拆五班上課,加強師生互動,優化語文學習。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教育局重點視學報告中指出學校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推行價值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及正確的學習態度。學校亦善於安排不同類型的活動,鼓勵學生以多角度分析和反思,從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重點視學報告中指出學校的課程目標清晰,注重培養學生的全人發展。教育局英文科重點視學報告指出本校為該科目投入了大量資源,尤其在人力資源上。校長素有遠見,對英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尤其滿懷熱忱。<br>本校一直著重英語教學,辦學團體增聘英文科顧問及外籍英語教師,各級均有英文分組教學。<br>本校於2023年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及英文科合格率為97%及94.1%,均高於全港;合格率超過90%的科目共有10科,不少科目取得第4級或以上之百份率高於全港日校考生,8科比去年有所提升。入讀JUPAS學位課程之百份率比全港高,而且本校多年來四主科、最佳五科及多個選修科之增值均高於全港平均水平。<br>學校設立多項獎學金,包括獎勵於公開試成績優異升讀大學的學生、遊學課程及交換生計劃。<br>除了四班分拆五班上課外,本校進一步利用額外撥款於中四至中六級的中文,英文,數學,通識及大部份選修科目進行分組教學,大幅度增加師生比例,從而增加師生互動及課堂與課後回饋,以提升教學效能。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本校在高中設有十一個選修科目,應用學習科,日語科以及數學(延伸單元一),學生可按個別情況選讀。<br>2. 課程重點:辦學團體增聘英文科顧問,全面檢視各級英語課程。英文科於初中進行優化課堂教學,並作初中與高中課程銜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通識教育科於共同備課節商議協作教學內容,設計高中通識課程;中文科於中一至中三級進行分組教學;數學科於中一至中三級進行分組教學。中二STEAM組老師參加了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由其他中學同工到校支援STEAM的課程發展,提升老師照顧學習多樣性的能力及學生的自學能力。本校參加了教育局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並獲得撥款設置全校無線網絡,以推行藉平板電腦進行資訊科技互動教學,例如英文科中一級學生會透過流動裝置閱讀校本的電子教材,並且師生間藉此進行互動學習。學生的學習效能及興趣亦因此而提升,從而增強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學校亦透過"關愛基金援助項目–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實踐電子學習"為有需要學生購置平板電腦以支援在家電子學習。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學校能恰當地開拓和運用資源配合全方位學習,包括學習體驗日,英國,加拿大,奧地利,韓國,台灣及內地交流團,進行義務工作體驗、參觀大學、與專業人士對話、工作影子計劃、師友計劃、領袖訓練營等活動,擴闊學生在課堂以外的學習經歷,訂定個人目標及生涯規劃;透過生活事件及時事議題,有效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從而幫助她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得到照顧。初中中英數科設分組教學,於高中中四至中六級推行四班分拆五班上課。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支援老師、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安排教師報讀融合教育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包括聘請融合教學助理為學生提供適當的課後支援及社交訓練、外購言語治療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訓練等。我們亦透過多元化教學策略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校參與「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及與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學生評估及會議,並邀請家長參與個別會議,透過跨專業會談幫助學生設計具體可行的支援計劃。此外,校方定期向全體教師發放有關配合特殊教育需要的資訊。本校致力建立校園共融文化,透過家校和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家校合作 |
學校重視家校合作,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係。學校透過多種途徑與家長溝通,包括家長日、家長通訊、家長Apps及家長教師會等使家長知悉學校的主要活動和最新發展。家長十分滿意學校的表現,尤其讚賞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及多元化能力。學校家長教師會委員相當熱心及支持學校的發展,設立獎學金和資助學校添置教學設備。學校更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成立家長資源中心。 |
校風 |
本校在訓育和輔導的整體工作表現出色。教師悉心教導和關懷學生,積極幫助學生提升學業成績和改善行為。學校校風純樸,學生純良受教,知禮守規。學生對學校有歸屬感,樂於參與學校事務和活動,高年級學姐及校友擔任大姐姐及朋輩輔導導師工作,態度認真,朋輩相處融洽。全校師生及家長均熱心於社區服務,實踐「爾乃世之光」之校訓。 |
學校發展計劃 |
深層思維重點培育計劃:<br>本校由2020年起分階段在中二至中六級的數學,綜合科學,化學,生物,物理及英文科推行尖子分組教學,培養精英學生的深層思維及抽象思維的能力。計劃除了透過師生深層互動以刺激學生思維外,亦會訓練學生自發閱讀,研究,理解及應用。本計劃更與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大學教授會親自教授部份進階課程,並於大學進行一系列科學實驗。<br><br>百年樹人計劃:<br>為配合未來學生的學習需要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本校於2020年完成大規模優化設施工程,包括:<br>1. 新圖書館(設有演講場,討論區,自學角,升輔室及VR多媒體室)<br>2. 演藝廳<br>3. 學習共享空間及英語角<br>4. 27間主課室,電腦室,地理室及視藝室<br>師生能在新設施下進行互動及多媒體教學,亦創建空間讓師生進行閱讀,研習,討論及自習等學習活動。<br>2023年完成家政室現代化工程後,將於2024年進行生物實驗室優化工程。學校亦計劃增建新教學大樓,增設室內泳池、室內運動場、空中花園及現代化多用途室。<br>語文微調配套措施:<br>本校設立跨課程英語學習小組,統籌跨學科課程以提升英語學習成效,並與香港大學協作,支援初中學生使用英語學習及非語文科課後英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教育局重點視學報告中指出學校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鼓勵同儕觀課,又安排教師到本港,台灣及內地的學校參觀交流。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秉承以往參與校外活動的佳績,到2023年6月底,獲獎共816項,其中冠軍56項、亞軍54項、季軍47項、殿軍22項、優異及優良共159項、其他478項。獎項方面包括環保基金《零價時裝》可持續服飾設計獎2023中學組大獎、中銀香港卓越青苗運動員獎2022-2023公開組卓越青苗運動員及第15屆英語廣播劇創作暨演繹比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