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初中學生主要以英文為授課語言,目標是提升英語能力。高中學生可因應個人語文能力的需要,選擇選修科的教學語言,目標是能用自己最佳的語文來學習,充分掌握知識,得到最佳成績。在初中鼓勵同學參加英語國際水平測試,在校內設立國際考試小組統籌課程。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推行「青中G21賦權學習」,為了提供適切的策略和配套去實踐「賦權學習」,我們以「谷歌」配合多元化教學策略,建立電子互動的跨時空學習平台。透過這個平台,老師會因應學生的個別需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材料,如指導視頻、課堂轉播、互動問卷、活動直播、筆記、測驗等,讓學生可於課堂前先行預習,在課堂內外與老師及同學互相發問、討論、做練習、做家課及測驗等,使學生能得到適時的回饋,鞏固學習,實踐賦權學習。另外,為了防止標籤效應,學生是按混合不同能力編班,但為照顧個別差異,中文、英文及數學則按能力分小組上課。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提供超過300個課程組合,以配合學生個人的興趣、能力及前途。<br>2. 課程重點:設有早讀、早會、午間活動、週會、關顧時段、聯課活動及其他全人活動等校本課程,結連全校學生,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尊重、關愛他人的品德及判別是非的能力。此外,為更有效學習,我們在初中自設一些校本課程,其中包括商業概論、中史、基督教教育、資訊科技及STEM。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為照顧個別差異,中文、英文及數學科,均按能力分小組上課。高中提供超過300個的課程組合,學生可配合自己的興趣、能力及前途,作出個人最佳的選擇。設有課後延伸學習課程,加強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全面關顧他們的成長。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融合教育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融合教育組支援老師及社工等。融合教育組有規劃地向各老師提供支援及培訓,亦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包括本地及非華語學生),調適合適的課程和評核,讓有不同需要的學生,在學習及成長上,可獲得適時及適切的照顧。融合教育組不時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家長交流,聽取家長意見及報告學生學習進展。另外,學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邀請校外專業人士或團隊,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及輔導,支援服務包括中英文讀寫訓練課程、專注力訓練小組、社交訓練小組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小組等。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並為非華語學生教授及報考不同課程及公開試考試。 |
家校合作 |
成立家庭學校合作委員會及設立家長資源室,積極參與學校及區內家校組織活動,家長會經常出席不同類型之活動,加強校內及校外的溝通。 |
校風 |
秉承基督教辦學精神,實踐「敬神愛人」之校訓,期望引導學生在現今迅即轉變世代,以聖經的真理基礎,建立整全人生方向、道德倫理價值觀念、待人處世之道,以致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意識,讓全校師生能在敬神、尊己、愛人的健康和諧校園中愉快地學習和成長。 |
學校發展計劃 |
請參考 http://www.cymcass.edu.hk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我們擁有優秀的專業教學團隊,全數教師已具備學位及專業資歷,更有超過四成已完成碩士或博士學位,所有英文及普通話教師亦已通過語文能力評核,他們亦於課餘時積極參與不同課程,增進相關的專業知識。最新的校外評核報告對我們老師的評價:「教師關愛學生,師生關係良好。校內支援學生的措施多樣化,並能提升學生自信。」<br>隨著「青中G21賦權學習」的推行,本校全體近百教師已考獲「谷歌」認證教育家第一級(Google Certified Educator Level 1),部分教師已完成第二級認證及更有數名老師考獲訓練講師(GoogleTrainer)的資格。 |
全方位學習 |
致力推行多元及豐富的聯課活動,為所有學生提供終身學習的重要經驗,啟發潛能並達致全面發展。透過靈性培養、關愛服務、音樂藝術、文化技能、體能運動及學術培訓範疇滲入於午間活動、課後延伸活動及課外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