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黃鳳翎中學
佛教黃鳳翎中學

香港銅鑼灣東院道11號

本校為佛教團體所辦,以佛陀精神為辦學宗旨,秉承校訓「明智顯悲」,提供優質教育,致力培育學生終身學習,全人發展。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釋演慈法師
校長 李偉盛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香港佛教聯合會
宗教 佛教
創校年份 1959
校訓 明智顯悲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6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10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60
全校教師總人數 62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4%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0%
特殊教育培訓 48%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16%
5-9年 13%
10年或以上 71%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普通話、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電腦*、視藝*、中國歷史、體育*、<br>音樂*、STEAM教育*<br>及<br>中一:生活與社會*、歷史*<br>中二:生活與社會*、地理* <br>中三:歷史*、地理*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中一至中三)*,<br>科學(中一及中二;中三:物理、化學、生物)*;<br>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生活與社會(中一及中二)、歷史(中一及中三)、地理(中二及中三)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倫理與宗教、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資訊與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藝術發展、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及二,物理*、化學*、生物*<br>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中四及中五:化學、經濟,中四至中六:生物、歷史

語文政策 1. 著意提升學生兩文三語。外籍英語老師帶領多樣化學習活動。部分科目安排學生以英語學習特定課題,透過「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拓闊學生英語學習環境。舉辦英語周、中國文化活動及普通話日,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香港校際朗誦節、徵文比賽、故事演講比賽。<br>2. 學生積極參與校外語文活動,獲由大公文匯及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合辦「理文盃」第二屆中國文化和旅遊知識競賽亞軍及團體賽季軍;為香港學校朗誦節獎台常客,在第七十四屆香港學校朗誦節(2022)中屢獲殊榮,共獲3冠、2亞、9季及8個優良獎狀和1個良好獎狀;學生在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主辦之「中學生讀書交流活動香港區讀書隨筆寫作比賽」獲高中組特等獎。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學校推行各項拔尖保底措施,為高中學生安排科本補課,備戰公開試;又為初中學生設功課輔導班、暑期啟導班,令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生活。<br>2. 根據2020年重點視學報告顯示,學校能善用既有機制,有系統地統籌和策劃支援學生在家學習及發展的措施和復課後的跟進工作,並適時檢視和調整各項措施,頗具自評精神。停課期間,學校除了繼續因應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提供支援外,也逐步推展網上學與教,以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開設11個選修科目,學生按個人興趣及能力選兩至三個科目。<br>2. 課程重點:初中推行STEAM教育;配合教育趨勢,學生學習需要;高中推薦部份學生修讀應用學習課程,配合學生個人學習概覽,達至全人發展目標。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依據學生能力進行分班分組教學,並配合相關程度的教材及課後學習活動,務求達到因材施教,以強帶弱效果。學校強調互愛共融,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本校學生支援小組由校長、副校長、融合教育統籌主任、社工及資深輔導老師組成,連同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聘請額外教師及教學助理,進行協作教學,並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透過適切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和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包括「多元智能愉快學習計劃」、「社交技巧、情緒管理及專注力訓練小組」、「讀寫樂 - 中英文讀寫小組」、「職業治療小組」、「言語能力提升小組」,學校又籌辦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暑期課程及「自理營」活動,讓學生在愉快學習中成長。學校透過跨專業會談幫助學生設計具體可行的支援計劃給有需要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學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恆常溝通機制,以不同渠道與家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特設兩天家長會,並設家長講座及親子工作坊,務求令家長學到陪伴子女成長的技巧外,也提供更多與子女互動的機會。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提供不同課程予非華語學生。學生獲2023由葵青區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主辦傑出非華語學生獎勵計劃。
家校合作 1. 家長代表為「買賣業務委員會」的當然成員,盡顯家校合作,以學生為本的精神。<br>2. 家長教師會舉辦多項活動如:家長也敬師活動、「黃昏音樂樂逍遙」親子活動及不同類型講座。
校風 1. 學校獲教育局邀請擔任2013「訓育及輔導工作巡禮」 — 「中、小學教師交流日」演講嘉賓;2014年獲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邀請作推行生命心靈教育心得分享。<br>2. 學校繼續舉辦「上學威龍獎勵計劃」,肯定學生正確行為,鼓勵學生挑戰自我,投入校園生活。2022/23年共收讚賞紙3393張,97.9%以上學生獲「上學威龍」獎勵印:人數達643,派出獎勵6815個,獲金章獎共335人、銀章獎共88人、銅章獎共91人、紫章獎共有78人。計劃備受家長肯定。<br>3. 學校校風純樸,學生的校服儀表、準時勤到、集會禮儀皆有良好表現。
學校發展計劃 配合校訓「明智顯悲」,藉鞏固「鳳翎精神」可持續發展框架,落實課程改革。<br>目標為:<br>1. 鞏固「鳳翎精神」可持續發展框架,達至薪火相傳。<br>2. 落實高中課程改革,照顧學習多樣性,並藉跨課程語文學習及電子學習促進自主學習。<br>3. 培育學生良好價值觀,為學校及社會作出貢獻。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透過各類型的專業培訓活動,提升教師輔導、教學、資訊科技技巧,了解教育發展新趨勢。積極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推動電子教學;致力發展推動STEAM教育,多名老師受邀分享經驗:STEAM種籽計劃分享會、「AR/VR」推廣閱讀的先導經驗、初中中國歷史科試教學校支援計劃試教分享會和倫理與宗教科藏傳佛教學習材料分享會、體育科主任獲「優秀教練獎」。學校又透過粵港姊妹學校締結計劃,加強兩地師生交流。
全方位學習 1. 本校提倡服務學習,主要以服務為宗旨的組織包括男童軍、女童軍、紅十字會、公益少年團、義工隊及展翎社。<br>2. 本校獲「香港義工獎」愛心學校獎狀;教育局主辦和諧校園網絡計劃2022/23《我最喜愛校園生活》中學組第一名。<br>3. 學校屢獲公益少年團灣仔區主題活動比賽金獎,連續多年蟬聯「傑出團員獎」,代表灣仔區到海外進行交流、主題活動比賽(中學組)金獎。<br>4. 學校鼓勵學生參與校外服務,2022/23學年參與人數達341人,來自不同年級,服務總時數達6430小時。<br>5. 學生獲第七屆紹根長老獎學金、國際奧依斯嘉香港主辦初中組金獎、包攬2022《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填色比賽冠亞季軍;灣仔區WhatsApp貼圖設計比賽高中組冠亞軍。<br>6. 近三年學生獲外間機構頒授獎項、證書、表揚狀人次為666,涉80個項目。包括學術方面:28項,256人次;體育方面12項,78人次;藝術方面:17項,131人次;其他及獎學金:23項,20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