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採用中文教學,以增強學生學習效能。英文科方面採用高階課程,為學生升學及就業提供更有利條件,每三班由四位老師任教,實施拔尖補底教學策略。數理科目則採用英文課本,培養學生閱讀英文參考資料的能力,更好地在互聯網世界中進行學習。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積極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及主動學習精神,將資訊科技的認知成為學生的基本素質,利用資訊科技及資訊高速公路帶動學生進入數碼社區及數碼世界進行學習,營造和諧及先進學習環境,推動學員為本學習範式,發展專題研習及協作學習教學,為學生提供足夠思考與創作空間,培育學生成為數碼新一代。中英文科全面推行閱讀計劃,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鼓勵及要求學生積極進行閱讀學習。中一至中三為基礎課程,學生須修讀全部學科。不同的學習領域安排相關拔尖課程,讓有能力的學生可以獲得適切的培訓。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提供數學延伸單元一及數學延伸單元二供學生選修。<br>2. 課程重點:本校為中四級學生提供較廣泛之基礎選修課程,讓學生修讀三科選修科及延伸數學課程。中五及中六級選定二至三科選修科及延伸數學課程作為中學文憑考試應考選修科。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按有特殊需要之學生情況作出個別考慮。設一系列的校內拔尖課程,提升不同範疇尖子學生的能力,例如中文、英文、朗誦、辯論、數學、電腦、物理、化學、科學等等。本校亦設輔導班及輔導課程以照顧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 |
模式融合教育 |
由2019年起,學校增設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輔導主任、學務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中、英、數三科代表等。學校根據專業評估報告,為學生提供校內、校外的支援服務。<br>學校為有需要的學生召開個案會議,向教師和家長解釋學生的需要,並一同協商及跟進。支援小組與其他科組及班主任協作,一同支援有需要的學生。<br>學校運用學生支援津貼外購多項專業服務,包括言語治療、臨床心理服務。另外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興趣活動,讓學生擴闊社交圈子,建立自信心,以及透過活動舒緩學業壓力。特殊學習支援老師會為不同年級成績稍遜的學生舉辦中英文學習小組,提供額外訓練。支援組亦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若經專業評估後確認學生有考試調適需要,學校會安排校內評核調適,並申請公開考試調適。<br>所有評估報告由學生支援小組存檔,資料保密,僅限有關人士閱覽。本校將按教育局建議,鼓勵及提名合適的老師參加培訓課程。<br>本校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與家長面談,電話聯絡等共同商議及檢視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本校設有家長教師會。家教會定期舉辦活動及講座以反映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及期望。除此之外,部份活動更加會邀請業界的專業人士主持以提升家長教導子女的能力。 |
校風 |
推行生命教育,先管後教,培育學生守規律己,尊師愛友。發展全人教育,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全面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積極建立學校英語學習文化,鼓勵學生在課堂以外應用英語溝通,以提升聽、講能力。嘗試和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展開更多的互動交流和網上協作學習,更有效地推動英語學習。初中繼續推行「生命教育」計劃,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每年均有安排教師發展及培訓日。每月均安排全體教職員聚會,邀請專家、學者主講或進行教師間交流活動,以提升教師質素。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有50多個課外活動學會,分屬宗教活動、學術活動、興趣活動、音樂活動、體育活動、服務活動及學生會社等,讓學生可以按自己興趣及志願參與。 |